图为四川宜宾的供港蔬菜生产基地。 |
近日,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检查组赴广东清远供港蔬菜种植基地考察,受检的3家基地毫不意外地交出了“零不符合项”成绩单。地小人稠的“美食之都”香港,大部分食材需由内地供应,而内地供港农产品,已经创造了近60年保持99.999%安全率的惊人记录。
高度自律的“供给侧”
安全优质的蔬菜从何而来?来自科学严谨的生产流程。两天考察时间里,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人员检查了田间蔬菜的种植分布和生长情况,现场调取种植记录、农药使用记录、土壤水质检测报告以及蔬菜成品的农残快速检测情况,评估基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检验检疫监管执行情况,发现整个流程“无懈可击”。
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内地供港食品农产品始终保持黄金品质。2012年,当时的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表示:“供港食品的安全率达到了99.999%,这在全世界都是很难得的。”
有人认为,这是因为香港特区政府对食品安全有严格周详的标准并实行集中管理,但这个逻辑其实有点颠倒,因为香港方面的检测越严,出现不合格状况的可能性就越高。因此,内地供港食品高品质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供给侧”的自我要求。
从近日的另一则新闻也可以看出内地供港农产品生产者的自律和追求。3月24日,内地首批供港蔬菜系列标准在北京正式对外发布。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军兵表示,此次发布的标准包含多品种蔬菜的全体系标准,从产地环境到种子、农药与化肥等提供了全过程监管的指导标准,意味着内地供港蔬菜生产加工企业将有明确的标准可依,从根本上避免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
高品质来自生产细节
供港食品农产品来自全国各地。全国备案的供港蔬菜生产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云南、海南等22个省份。而这些供港蔬菜基地的选址,往往位于无污染、少开发的原生态地区。比如,广州一家种植面积2500亩供港蔬菜基地,投产于2003年,位于广州母亲河——流溪河的源头区域:山林茂密,优质天然泉水清澈充沛,空气自然清新,保持着原始的生态环境。
从2007年4月1日以来,供港蔬菜生产必须基地化,种植基地一般要求土地固定连片,土壤和灌溉用水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周边无影响蔬菜质量安全的污染源,有农药残留检测能力。相关机构还对基地施行年检制度,年检不合格的要求整改或取消供港澳资格。近年就有多个供港蔬菜基地因查出重金属污染而被取消资格。
从2017年4月起,广东检验检疫局辖区内全面推进供港澳蔬菜信息化溯源管理,每一批备案基地蔬菜都有了“身份证”,不但有独一无二的备案号,且都有着清楚的农药使用记录:农药品种、使用浓度、采摘间隔时间等。一旦发现问题,广东检验检疫局可以马上锁定并展开信息追溯调查。
规范的管理体系,生产运输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供港澳农产品高品质的坚实保障。
“三趟列车”显真情
香港的人口、土地面积和产业结构,决定了其自产食材远远无法自给自足。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测算,今天香港市场90%以上的活猪、活牛、蔬菜、河鲜产品,以及30%以上的活鸡都是内地供应的。
上世纪60年代初,内地正处于“三年严重自然灾害”时期,中央政府不忘为港澳同胞提供物资。为此,周恩来总理亲自做出一项对香港人产生重大意义的决定:由铁道部、外贸部联合开辟供应香港市场的鲜活食品快运货物的“三趟快车”,从内地不同省市把货物经深圳供港,保障香港市场农副产品供应。
1962年3月20日,三趟满载鲜活冷冻食品的列车分别从武汉、上海和郑州出发,驶向深圳北站。这是“供应港澳鲜活冷冻商品三趟快运货物列车”首次成行。铁路部门为“三趟列车”还制订了特殊政策,如“一保(保车源)三优先(优先配车、优先装货、优先挂运)”,除了中途加水外,沿途不停直抵香港,使运输时间缩短了2/3,保证了鲜活货物“优质、适量、均衡、应时”地供应港澳。
保证供港澳农副品稳定,自此成为一项基本政策。起初,“三趟快车”是指运送农副产品(主要为家禽家畜)的列车,如今已经延伸至几乎涵盖所有供港澳物资,被称为“港澳同胞的生命线”。
民以食为天,事关港澳同胞的生命线安全,内地当然要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内地供港澳食品维持高品质的秘密,藏在生产流程中,更藏在同胞真情里。